來源:中國載人航天公眾號、央視新聞客戶端
轉載:中國航天報
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,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務,將于近日擇機撤離空間站核心艙組合體,返回東風著陸場。
在軌工作生活6個月后,3名航天員終于要回到地球家園。值得關注的是,神舟十三號不僅是我國在軌駐留時間最長的飛船,還將成為返回最快的飛船。
此次返回任務將首次采用“快速返回方案”,將返回時長控制在幾小時內。
從上一次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整個返回過程歷時一天多,縮短到神舟十三號的幾個小時,在變軌、飛行動作不減少的前提下,對地面測控人員來說是一種挑戰,對于飛船來說,也是一種挑戰。
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一樣,在東風著陸場著陸。作為執行這次返回任務的著陸場,它有什么特別之處呢?
● 僅需一支搜救力量即可滿足各任務段的搜救任務需求。
東風著陸場是依托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建設的,部署一支搜救力量就可在發射、運行、返回各個任務段執行多樣化搜救任務,不僅可以搜救飛船回收艙,還可以搜索火箭殘骸和完成航天員應急搜救任務常態化值守。
● 建設維持費用低,搜救能力強。
依托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設施設備,以規模有限的專業搜救力量為主,隨時可組成功能體系完備、專業門類齊全的搜救隊伍,能更好地統籌利用資源,既可降低著陸場建設和維持費用,又可保持強大搜救能力。
● 可帶動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。
東風著陸場位于戈壁荒漠,這里人煙稀少、草場和耕地很少,暫無大規模經濟建設規劃,著陸場不僅不會影響地方原有的經濟建設,還可通過發展航天旅游產業帶動地方經濟發展。
根據此次神舟十三號返回任務特點,搜救回收分隊在東風著陸場東西兩區共設置11個搜救分隊,投入了近百臺車輛,5架直升機,1架固定翼飛機,并在著陸場周邊協調了相應的民間搜救力量,共同守護航天員平安歸航。
程序一:離“站”上“船”,撤離空間站組合體。
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天和核心艙首先實施分離。分離前,航天員需要關閉連接天和核心艙與神舟十三號的雙向承壓艙門,正式撤離空間站。進駐神舟十三號飛船后,航天員需要馬上換上出征時穿過的艙內壓力服。
程序二:在返回艙值守,等待返航。
在神舟十三號飛船返回艙內,航天員還要進行一些返回前的準備,包括返回狀態的設置、在軌指令的發送等。
程序三:進入大氣層前,完成“兩艙”分離。
神舟飛船的前段是軌道艙,中段是返回艙,后段是推進艙。在降軌之前,軌道艙和返回艙將首先進行分離。隨后發動機開機,飛船逐步下降高度,并在進入大氣層之前完成推進艙分離,返回艙進入返回軌道。
程序四:進入大氣層,經歷高溫震動惡劣環境考驗。
飛船返回艙下降到距地面100公里左右,進入大氣層后,是返回過程中環境最為惡劣的階段。空氣密度越來越大,返回艙與空氣劇烈摩擦,使其底部溫度高達上千攝氏度,返回艙周圍被火焰所包圍,艙內會出現震動噪聲過載的現象,其間會經歷4-6分鐘的“黑障區”,返回艙此時會和地面失去聯系,但地面可以通過電掃雷達等方式進行跟蹤。
程序五:打開降落傘,穩穩落地。
在距地面10公里左右的高度,返回艙將依次打開引導傘、減速傘和主傘,并拋掉防熱大底。在距地面1米左右時,啟動反推發動機,下降速度降到每秒2米左右,最終使返回艙安全著陸。
原文鏈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zA5NTgxNTQzMA==&mid=2650589074&idx=1&sn=5a3c6c9a2665226c7d0acc98a6d49306&chksm=88b1f5fbbfc67ced14a2e85750540c31de00f297933c9891dc4ffafd7183728a9c9607b1fcfb&mpshare=1&scene=1&srcid=0415eRZjYuSJoZdVcev8HjCD&sharer_sharetime=1650019736789&sharer_shareid=7eeaa9932c226afa00912610c98a232f#r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