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詩詞天地
白露已過,晨有露珠,
不知不覺,我們迎來了
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
——秋分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秋分,八月中。解見春分,分者平也。此當九十日之半,故謂之分。”
秋分,晝夜均而寒暑平,三秋已過半,此時陰陽相半,秋色平分,不冷也不暖。
這是一年里最宜人的季節,天高云淡,金風送爽,菊黃蟹兒肥、丹桂正飄香。
人到秋分,心境大概也如曠野里的一棵樹,一半在塵土里安詳,一半在風中飛揚,一半灑落陰涼,一半沐浴陽光。
秋分,天高,云淡,氣凈,風輕,是一個浪漫的節氣。
仲秋時節,秋高氣爽,一樹樹的黃葉隨風搖曳,給這個開闊的季節增添了許多的詩意。
云天收夏色,木葉動秋聲,昔日翠綠的枝椏,就要被紅黃覆蓋,颯爽的秋色鋪陳開來。秋云飄逸,秋水如鏡,處處迷人,令人陶醉。正是邀三五好友快意瀟灑,觀秋之華彩、賞世間美景的好時候。秋分·三候
古有曰:雷,二月陽中發聲,八月陰中收聲,入地則萬物隨入也。秋分以后,下雨不會再打雷,再也不用擔心夜晚會被驚雷嚇醒。
秋分過后,晝短夜長,天氣變冷,蟄居的小蟲開始藏入洞穴之中,以防寒氣入侵。秋天完全占據天地之間的舞臺,早已聽不到秋蟬的嘶鳴,田野里的蟲鳴聲也變得稀疏喑啞。
《禮記》注曰:“水本氣之所為”,春夏氣至,故長,秋冬氣返,故涸也。由于天氣干燥,水氣蒸發快,降雨量也開始減少,湖泊河流中的水量變少,一些沼澤及水洼處便處于干涸之中,便是詩人愛說的“秋水消瘦”、“秋水清瘦”。
“秋分無生田,準備動刀鐮”,玉米綻開了黃燦燦的笑容,高粱托舉著紅燦燦的火把,谷子地一片金黃,田野里油畫一樣絢爛多彩。
掰玉米,收高粱,割谷子,豐收后歡樂的笑聲在田野上空回蕩。
“秋分收花生,晚了落果葉落空”,是刨花生的時候,而經了秋露的紅薯葉梗,也可以用水焯了,涼拌。
淋上小磨香油、蒜汁、老陳醋,新鮮花生米和涼拌紅薯葉梗,可是以前人們下酒的美味佳肴呢!
除了秋收,還有秋種,“白露早,寒露遲,秋分種麥正應時”,秋分還是個搶種冬小麥的時節,更是一年中忙碌的時節。
秋分·習俗
秋分時節,有很多的習俗,比如秋祭月,吃秋菜,送秋牛,粘雀子嘴,放風箏,做面雀等,在很多地方依舊延續著......淳樸的勞動人民,敬畏著自然,也依靠著自然的饋贈生活。秋分這天去采摘秋菜,在田野中搜尋時,多見是嫩綠的,細細棵,約有巴掌那樣長短。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與魚片“滾湯”,名曰“秋湯”。有順口溜道:“秋湯灌臟,洗滌肝腸。闔家老少,平安健康。”一年自秋,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,身壯力健。
秋分那天,有挨家送秋牛圖的人。“秋牛圖”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節氣,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。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說唱的人,言詞雖隨口而出,卻句句合轍押韻,主要說些秋耕和吉祥順應農時的話,祝福收成好。人們把不用包心的湯圓煮好,用細竹叉扦著置于室外田邊地坎,名曰粘雀子嘴,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。
秋分期間還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。尤其是秋分當天,甚至大人們也參與。風箏類別有王字風箏,鰱魚風箏,瞇蛾風箏,雷公蟲風箏,月兒光風箏,其大者有兩米高,小的也有二、三尺。人們不僅放風箏,還要相互比賽看誰放得高。
秋分之后,陣陣秋風襲來,使氣溫逐漸下降,寒涼漸重,所以多出現涼燥。飲食調養方面,應多喝水,吃清潤、溫潤的食物,如芝麻、核桃、糯米、蜂蜜,另外,藕,梨,柑橘,山楂和百合等都是除燥養陰的佳品,可以起到滋陰潤肺、養陰生津的作用。除了食補,還要堅持鍛煉身體,增強體質,提高抗病能力。此外,秋天溫度下降、花木凋零,容易產生抑郁的情緒,進而會導致疾病的出現。其實,在這個時候,保持樂觀的情緒,對于安寧神志、暢達心情,是非常必要的。
想起春分時刻,仍在眼前,大半年的光陰,就這樣被我們一天一天數沒了。將秋情化詩情,將秋意幻倩影,暫且放下手頭上的事,去看茂盛葉林,層林盡染,去看碩果累累,果蔬飄香,盡情享受這浪漫秋天。
秋分時節云量減少,景物鮮明,可謂秋水共長天一色,碧空萬里,涼風習習,秋高氣爽,丹桂飄香,好一個詩意的季節,好一個愜意的心境。平心拾得三分閑,定要看落花聽雨,聞果香賞殘荷,念舊事踏秋林。登高獨行,迷失不知歸途。
秋分,恰如人到中年,心中有萬千滋味,回憶起往事的點點滴滴,少年的無知,青年的青澀,中年的惑與不惑,總是情不自禁地唏噓不已。
那些沉甸甸的回憶,猶如一樹紅葉,絢爛且妖嬈,等到灑下一地的繽紛之后,幡然悔悟,那漸漸凋零的不過是擦肩而去的流年罷了。并不是所有的繁華落盡,一切都將歸于平淡;拂去了浮華,一切都將回歸原來的本真。
冷秋、冷晨、冷霜、冷落葉;暖情、暖意、暖人、暖歲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