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舟五號貨運飛船與長征七號遙六運載火箭組合體垂直轉運現場
——開放自信,源于厚積薄發的“中國底氣”。
2020年5月,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后,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對外宣布,將在2022年前后建成中國空間站。
消息很快引發關注。在當時尚未發射一個空間站艙段的情況下,如此自信地對外宣布“時間表”,似乎不太符合中國載人航天一貫嚴謹、留有余地的宣傳風格。
在后來的新聞發布會上,官方一次性公布全年6次任務計劃;在重大任務前,宣布發射窗口精確到“分”;空間站實體模型接連亮相各種大型展覽;越來越多的載人航天主題文藝作品問世;主動邀請境外媒體赴任務現場深入采訪;媒體更加開放、多維、高清地進行直播,并首次獲得天地直播采訪航天員的機會……
管中窺豹可見一斑。宣傳報道中的些許變化,讓外界明顯感到:“中國航天變得越來越開放自信了。”
中國載人航天向來堅持說到做到,言必信行必果,之所以“敢說”,關鍵在于“能做”,有底氣、有實力、有自信。
這種自信,來源于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,時刻給予航天人政治上的親切關懷和精神上的巨大鼓勵,堅定大家的必勝信心。
這種自信,來源于新型舉國體制的制度優勢,能在短時間內動員足夠多的資源和力量進行集中攻關。
這種自信,來源于改革開放幾十年國家積累的物質、技術和工業基礎,能給“下餃子”般的發射速度提供堅強后盾。
這種自信,來源于先進的科研試驗條件和成熟的重大工程組織管理體系,突破掌握一大批關鍵核心技術,能夠游刃有余地統籌抓好各項任務。
這種自信,來源于擁有一支平均年齡僅30多歲、梯次配備合理、能打硬仗惡仗的人才隊伍,大力弘揚載人航天精神,能夠在關鍵時候拉得出、打的贏,時刻讓黨和人民放心。
這種自信,還來源于這些年中國航天人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影響,磨礪出的那股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志氣、骨氣、底氣,能夠時刻做到不看別人眼色、不受外部干擾、不怕風險挑戰,心無旁騖地把自己的事情辦好。
三十載厚積薄發,牢牢地掌握自己命運的中國載人航天,必將行穩致遠、未來可期!